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599.1 米平安大厦直面台风 “桦加沙”:500 吨 “定楼神针” 仅轻微摆动,抗风实力再证

今年第 18 号台风 “桦加沙” 曾被预判为西北太平洋年度 “风王”,广东全省进入严阵以待的防御状态。作为高达 599.1 米的 “广东第一高楼”,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(下称 “平安大厦”)的抗风表现牵动着网友神经。最新消息显示,台风来袭当晚,大厦楼顶阵风达 8-9 级时,内部两台各重 500 吨的 “定楼神针”(混合式阻尼器)仅出现轻微摆动,其抗风抗震的硬核实力再度得到验证。​

“风王” 逼近,599 米高楼引网友担忧​

“这么强的台风,广东第一高楼能扛住吗?” 台风 “桦加沙” 生成后,随着其强度不断升级、路径逐步靠近广东沿海,社交平台上关于平安大厦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。这座高度达 599.1 米的超高层建筑,不仅是深圳的地标性建筑,更是目前广东省的最高楼 —— 在强风天气里,超高层建筑因 “受风面积大、高度优势明显”,往往更容易出现晃动,也因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​

面对外界担忧,平安大厦工作人员在台风过后的清晨给出了定心消息:“昨晚台风影响最明显时,楼顶监测到的阵风达到 8-9 级,但大厦内部的阻尼器只出现了轻微摆动,整体运行平稳,楼内没有任何异常。” 简单一句话,既回应了公众关切,也悄然引出了平安大厦抗风能力的核心 “秘密武器”。​

500 吨 “定楼神针”:大楼抗风的 “天平砝码”​

支撑平安大厦抵御强风的,是安装在大厦 114 层的两台混合式阻尼器 —— 每台重达 500 吨,总重量相当于 350 多辆家用轿车,被业内称为守护高楼的 “定楼神针”。据官方介绍,这两台阻尼器是平安大厦抗风抗震设计的核心部件,其工作原理通俗来讲,就像为大楼装上了 “平衡调节器”。​

当遭遇强风或地震时,大楼会因外力作用向某一方向摆动,此时阻尼器会在电脑系统的精准控制下,配合电机驱动朝相反方向运行,通过自身的重量与惯性 “抵消” 大楼的摆动幅度。打个比方,这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:当大楼这一端 “倾斜” 时,阻尼器就作为另一端的 “重砝码” 及时发力,将大楼拉回平衡状态。这种设计不仅能减少大楼的晃动,更能大幅提升楼内人员的舒适度,避免因剧烈摇晃引发的不适。​

曾抗 “山竹” 显实力,设计标准可抵 18 级台风​

事实上,这两台 “定楼神针” 早已经历过强台风的 “实战考验”。2018 年台风 “山竹” 袭击深圳时,其登陆时的最大风力达 14 级,给深圳带来了严重的风雨影响。彼时,平安大厦的两台阻尼器充分发挥作用,最终使塔楼顶端的最大摆幅控制在 30 厘米以内,仅为设计允许最大值的 50%,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身的可靠性。​

而从设计标准来看,平安大厦的抗风能力更是 “底气十足”。根据最初的工程设计,这座超高层能从容应对平均风速 60 米 / 秒、阵风风速最高达 80 米 / 秒的极端天气 —— 换算成公众更熟悉的台风等级,这意味着即便有 18 级台风正面袭来,大厦依然能保持 “固若金汤” 的稳定状态。要知道,18 级台风已属于全球范围内罕见的极端风力,其破坏力极强,但平安大厦的设计标准已将这种极端情况纳入防御范畴,为建筑安全加上了 “双保险”。​

超高层抗风:科技与设计的双重守护​

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,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,其抗风能力也成为衡量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指标。平安大厦的案例,正是科技与设计结合守护建筑安全的典型:从 500 吨阻尼器的精准调控,到基于极端天气的超前设计,每一个细节都在为超高层的 “抗风能力” 加码。​

此次台风 “桦加沙” 过境,平安大厦的平稳表现不仅打消了公众的担忧,更让人们看到了超高层建筑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的成熟方案 —— 当 “摩天大楼” 遇上 “超强台风”,依靠科学的设计与核心技术的支撑,依然能实现 “稳如泰山” 的安全保障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秘密小花园 » 599.1 米平安大厦直面台风 “桦加沙”:500 吨 “定楼神针” 仅轻微摆动,抗风实力再证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